为深入贯彻“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赋能铁西产业创新发展,铁西区与东北大学深化人工智能领域合作,于7月16日共同举办“铁西科技伙伴对话”暨“走进东北大学”人工智能产业校企协同创新交流会。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贾同等14位教授专家与沈鼓集团、特变电工智慧能源、谷器数据、奇辉机器人、沈阳中关村等17家铁西区人工智能企业代表面对面深度交流。铁西区科技局、大数据中心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前沿成果面对面 校企交流零距离
会前,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王斐教授带领企业代表参观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现场演示并详细介绍了东北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多自由度机械臂通过对运动学分析和轨迹规划精密计算,实现机械臂抓取和传递物体动作过程平稳、高效;机器人通过语言、手势、体势、面部微表情、生物电信号等多模态融合人机自然交互,实现对人的行为意图深度理解;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增强人体的运动能力,广泛应用在弱势人群的力量增强、运动康复和运动辅助等方面。多项“黑科技”“硬科技”现场演示,为企业代表生动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发展和应用方向。
共谋发展新路径 精准对接促合作
座谈会由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杨丽娜主持,贾同书记致欢迎词,并对学院学科设置、师资力量、科学研究等方面做整体介绍。东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开发办公室主任张超对东北大学科研工作做总体介绍;王斐教授详细介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研究方向及科研成果。铁西区科技局局长刘晨介绍铁西区经济发展现状,推介铁西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广阔的应用场景、丰富的创新资源,并表示全力支持东北大学以人工智能新技术、新成果赋能铁西区全行业全领域,共同探索铁西区“智能产业化”“产业智能化”新路径。
随后,企业代表直面痛点,逐一提出对智能技术升级的迫切需求,东北大学各位专家教授现场“把脉开方”,针对技术难题提供前沿解决方案。特变电工智慧能源针对多模态变压器诊断和变压器检修机器人研发应用提出技术需求,丁其川教授就多模态数据融合交互系统为其提供初步解决方案;奇辉机器人希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铁路摘钩机器人作业成功率,迟剑宁副教授在视觉感知和图像识别领域、姜杨副教授在工业机械臂领域分别为摘钩作业具体场景做应用探索;衡慧科技在双臂机器人具身智能方向提出技术需求,陈燃副研究员在感知与智能装备算法领域与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交流活动,不仅开拓了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视野,更与各位教授专家建立深入联系,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构建长效新机制 赋能振兴加速度
本次交流活动成功搭建起东北大学两大学院与铁西区科技企业的常态化对接平台。下一步,铁西区科技局将全力优化创新生态、厚植创新沃土,积极做好校企合作“中间人”,持续开展“科技伙伴对话”等技术撮合活动,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与科技企业在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孵化、人才智力支撑等多方面深化合作维度,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以前沿科技力量培育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铁西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锻造核心竞争力。